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强调:“要讲好抗战故事,把伟大抗战精神一代代传下去”。百年来,伟大抗战精神始终流淌在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攻坚克难、勇毅前行。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浴血奋战、抵御外侮的强大精神支柱,也是我们战胜风险挑战、开创发展新局的重要力量源泉。踏上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要传承和发扬好伟大抗战精神,从中砥砺政治品格、汲取前行力量,将其转化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强大动力。
把爱国情怀融入血脉,筑牢信仰根基。在民族危亡时刻,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保家卫国,以“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泣血呐喊,积极投身到驱除鞑虏的战斗中。杨靖宇将军靠吃草根、棉絮和树皮奋战五天五夜,赵一曼女士面对酷刑始终高唱《红旗歌》。这些先烈英模,就是因为深植血脉中的爱国情怀,才能在危亡时刻挺身而出,舍命拼搏。广大党员干部要走进红色教育基地,感悟奋进力量,筑牢信仰之基,积极传承伟大抗战精神中蕴藏的红色基因,将爱国情怀真正转化为复兴征程上的责任担当。
把民族气节化作脊梁,挺立时代风骨。帝国主义侵略者挑起的战火弥漫在中华大地时,中华儿女并没有就此屈服。从狼牙山五壮士壮烈跳崖牺牲到八位女战士弹尽粮绝后挽臂投江,英勇的革命先烈用不同的方式让侵略者看到了中华民族不可征服的精神脊梁。历史已经证明,中华民族的脊梁从未弯曲,今天这份脊梁正以文化自信为筋骨,挺立时代和世界潮头。广大党员干部要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坚持文化立场不动摇,坚决摒弃崇洋媚外的思想,以“自能成羽翼”的底气坚决抵制文化虚无主义,进一步旗帜鲜明地反对任何否认中华文化的不良言行。
把英雄气概注入灵魂,激荡奋进力量。从淞沪会战到平型关大捷,从台儿庄大捷到百团大战,中国军队以劣势装备对抗装备精良的日军,展现出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无数将士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用生命践行“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广大党员干部要有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勇气,主动投身改革攻坚、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一线,敢啃“硬骨头”,敢接“烫手山芋”,以实际行动将强国复兴路上的难点堵点转为亮点支点,把一个个“不可能”转变为“一定能”。
把必胜信念作为灯塔,照亮复兴征程。从东北抗联在冰天雪地坚持14年浴血奋战,到敌后根据地在“扫荡”与“清乡”中顽强生存,在一次又一次的危难时刻,顽强的中国人民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坚定信念和“愈艰难愈向前”的不屈意志,始终朝着胜利曙光笃定前行。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强国复兴路上布满荆棘,仍有不少风险挑战。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旭日东升满地红”的必胜信念挺膺担当,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奋力谱写强国复兴路上的新时代壮丽史诗。